?一、AI功能实现方式?
?二、AI生态构建?
- ?瑞萨电子?:提供Reality AI开发平台,联合250+生态伙伴。
- ?恩智浦?:eIQ Toolkit工具包(支持图像/时序数据处理)。
- ?德州仪器?:TI Edge AI Tools模型训练平台(故障检测准确率>99%)。
- ?兆易创新?:自建Embedded AI平台,支持主流模型部署。
- ?第三方合作?:如Nordic与Edge Impulse合作部署ML模型。
?三、典型工业应用场景?
- ?时间序列信号分析?
- ?案例?:
- 电弧检测(TI方案准确率99%,兆易GD32H7方案降本增效)
- 预测性维护(极海G32R501监测设备故障,减少停工)
- 电机控制(STM32N6实时调整参数防故障)
- ?案例?:
- ?图像识别?
- ?声音识别?
- ?应用?:关键词唤醒、工业噪声分析。
- ?方案?:兆易GD32H7实现端侧语音识别与降噪。
关键结论?:工业“MCU+AI”已从单一算力升级转向硬件加速+生态协同的综合竞争,本土厂商(如兆易、极海)与国际大厂同步推进技术落地,推动工业设备向低延迟、高可靠、智能化转型。?
- ?技术融合?:NPU与矢量扩展技术结合成为主流(如STM32N6)。
- ?边缘智能化?:低功耗MCU部署轻量化AI模型,提升实时性。
- ?生态竞争?:厂商重点完善工具链(如模型训练、部署支持)。
- ?工业4.0落地?:AI加速预测性维护、自动化控制等核心场景
?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mcu
+关注
关注
146文章
18001浏览量
368018 -
AI
+关注
关注
88文章
35318浏览量
28071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MCU厂商积极拥抱AI,瑞萨/ST/恩智浦等企业有啥特色?
AI是一个重要的市场,Gartner的预测数据指出,到2026年,全球80%的企业将在其业务中引入生成式AI。也就是说,边缘AI不仅市场规模在快速增长,同时AI的水平也在日益提升,这对

【「DeepSeek 核心技术揭秘」阅读体验】第三章:探索 DeepSeek - V3 技术架构的奥秘
时间减少,数据处理更流畅。这让我联想到工业生产中的流水线,AI 训练在此处借鉴类似思路,通过优化任务分配和流程,突破硬件限制,追求更高效率,体现了技术发展中持续优化、突破瓶颈的智慧。
三、细粒度
发表于 07-20 15:07
液晶显示屏背光驱动设计的核心要点
在液晶显示屏的世界里,无论是信息清晰的单色屏还是色彩绚丽的彩色屏,背光都是其视觉呈现的灵魂。然而,背光驱动绝非简单的“通电即亮”。忽视设计细节,轻则导致亮度不均、用户体验打折,重则缩短显示屏寿命。本文将深入探讨背光驱动设计的核心要点,助力工程师打造稳定可靠的显示方案。

四大核心要素驱动汽车智能化创新与相关芯片竞争格局
当下,功能安全、高效高灵活性的算力、产品生命周期,以及软件生态兼容性这“四大核心要素”,已成为衡量智能汽车AI芯片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标准。
无刷双馈电机专利技术发展
~~~
*附件:无刷双馈电机专利技术发展.pdf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删除内容,谢谢!
发表于 06-25 13:10
解锁CAN接口开发高效路径!五个核心要点一次讲透
高效开发CAN接口,关键在于把握协议基础、硬件适配、错误管理、性能优化与调试五大核心要点。下面将逐一剖析每个环节的技术细节与实践方法,助力开发者快速突破难点,实现可靠通信。 在Air780EPM上

轮边驱动电机专利技术发展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本文主要以 DWPI 专利数据库以及 CNABS 数据库中的检索结果为分析样本,从专利文献的视角对轮边驱动电机的技术发展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分析,总结了与轮边驱动电机相关的国内和国外
发表于 06-10 13:15
让智能遍布人形机器人全身,这家国产MCU企业探索MCU+AI(TinyML)
大模型主要用于处理语义理解、复杂场景感知和长期任务规划等高层智能任务,能让人形机器人在标准化场景中表现出色。但在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个性化场景里,AI 大模型却无法满足实时控制需求。因此,?MCU+AI(TinyML) 成为一种有效的智能化补充方案。

模型与Agent的核心要点
大模型与 Agent 作为近几年最热的前沿技术代表,频繁出现在热搜和各大企业的技术蓝图与战略规划之中。然而,许多企业对于它们的本质、价值以及差异,尚未有清晰透彻的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术的精准应用与业务的高效拓展。
MCU在车载系统中的展望
MCU在车载系统中的展望
以下是MCU在车载系统中的展望:
技术发展趋势
高性能与低功耗并重 :智能座舱等车载系统对MCU的计算能力和内存资源要求不断提高,以支持复杂的控制算法和高速数
发表于 01-17 12:11
MCU与AI的融合:未来智能设备的关键驱动力!
随着全球市场的快速发展,微控制器(MCU)行业正在经历显著的转型,边缘人工智能(AI)作为这一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步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根据Gartner的预测,到2026年,全球80%的企业

直流高压电源技术发展浅析
领域技术空白,为直流高压电源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PPEC电源控制芯片融合了电力电子核心算法,覆盖常用拓扑结构,采用图形化平台及菜单式配置实现了电源的 免代码快速开发 ,为电源研发企业降本增效。其广泛
发表于 11-28 18:20
开启全新AI时代 智能嵌入式系统快速发展——“第六届国产嵌入式操作系统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圆满结束
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崔西宁做了“AI时代的机载嵌入式操作系统”专题报告。
崔西宁回顾了机载软件技术发展历程,介绍机载智能计算的演进之路,分享了天脉操作系统现状和发展计划。
图3
发表于 08-30 17:24
芯科科技前沿的MCU+AI/ML开发工具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是使系统能够从数据中学习,进行推断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提高其性能的关键技术。这些技术通常用于大型数据中心和功能强大的GPU,但是将它们部署在资源有限的设备(如微控制器
评论